更新時間:2021-12-19 16:39:45 所屬欄目:市場 作者:何柏宇
2 月 24日,第三方 ROM 廠商樂蛙宣布停止國內適配機型 ROM 維護和更新,未來將主要轉戰海外市場。不過不知道是因為同時期舉辦著的 MWC 2016 吸睛能力太強,還是樂蛙的確在國內已經沒什么存在感,總之這則消息并沒有引起多么強烈的關注。
不過相信大多數人還是聽過樂蛙 OS 這個第三方定制 ROM 的,特別是一些早年的國產 Android 手機用戶。而事實上,從 2011 年開始的樂蛙 OS 至今已經誕生了 5 個年頭,一直以來,其不僅提供第三方機型 ROM 適配,還和 TCL、小辣椒等國產手機品牌合作推出過幾款熱門機型。
不過這并沒有成為樂蛙堅持下去的動力,聯想到去年 3 月 11 日,上線 1010 天的百度云 OS 也宣布和它的 1000 多萬用戶告別,連百度都撐不住了,基本可以斷定第三方 ROM 在國內市場發展是越來越難了。
樂蛙敗北,是因為它做不好 OS 嗎?
從 2012 年開始,樂蛙 OS 已經疊代了 184 個版本,換算下來的更新頻率其實也算很高的了,這已經足夠看出其在第三方 ROM 道路上堅持,而作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 ROM 開發商,樂蛙 OS 累積擁有千萬級別的用戶,在百度云退出之后的第三方 ROM 排行中僅次于 CM,從這個角度上說,它絕對不能說是因為做不好系統而選擇退出的。
最主要的原因,應該還是盈利。對于這類單純的第三方 ROM 廠商來說,由于沒有自己的硬體業務,因此其主要的盈利就只有靠廣告和預裝。比如樂蛙就和百度、騰訊合作過搜索和病毒查殺等服務,但反過來這又會影響到第三方 ROM 的純凈度,甚至其中一些還會造成信息泄露、被迫安裝應用全家桶等問題。這對于第三方 ROM 自身的體驗來說無疑是一個反作用力。但除此之外,第三方 ROM
又實在沒有什么好的盈利出路。
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智慧型手機需求飽和,機型卻越來越多,缺少盈利能力的第三方 ROM 廠商無法對熱門機型也就無法實現一一適配,即使版本更新速度很快,也避免不了產品覆蓋面越來越小的事實。
典型的例子就是樂蛙 OS 到現在還沒有上到 Android L,速度甚至要慢于一些廠商自己的系統疊代,而許多到現在仍然堅持刷第三方 ROM 的個人玩家,他們的主要訴求就是更快的系統升級速度,體驗新功能,定位于低端機的樂蛙在這方面不具備吸引力。
受到來自手機廠商的大規模擠壓
和 MIUI 當年能夠發家有點類似的地方是,樂蛙也一直遵循著本地化+低端化的發展路線,其通過對一些知名度較小的手機品牌以及大量中低端機型的適配,為后者帶來了相比較原生 ROM 更優秀的體驗,從而搶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不過隨著行業整體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重視自己的 UI,因為這樣能夠更好的整合硬體,帶來差異化的功能體驗,而相比之下,靠預裝第三方 ROM 的手機品牌,在國內市場就沒有競爭力;并且隨著國產手機巨頭生態的發展,這些小品牌廠商也很難存活。
而對于用戶來說,軟硬合一,服務整合,體驗最好。再加上隨著中低端市場被小米、華為、魅族等擁有自家系統的手機廠商占領,也就間接造成了樂蛙等第三方 ROM 空間越來越小。
而縱觀百度云 OS 和樂蛙 OS,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沒發展起來自己的硬體勢力,這也直接造成了它們始終沒有一個能夠站穩的根基。反觀阿里的 YunOS,不僅整合阿里的服務,還早早的將魅族納入囊中。
海外市場會是樂蛙的好出路嗎?
不過和百度云 OS 徹底退出市場的方式不同,樂蛙 OS 下一步將轉戰的是海外市場,目前樂蛙已經和松下 、阿爾卡特 、Karboon 、Intex 等廠商合作了多款產品,而且其也把主要的海外市場瞄向了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。
可以看出,樂蛙是希望在海外市場重走一遍當年的路子,即為那些沒有自有系統的廠商提供適配和定制系統服務,從而拿下一定的市場份額,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,但反過來說,這并不能根本上解決樂蛙作為單純第三方 ROM 開發商的尷尬問題,一旦海外市場發展起來了,樂蛙的明天還是有可能被生生擠壓,到那個時候,樂蛙還能往哪里退呢?
煮編點評:
在第一波的 ROM 競爭中,輸家很多,比如知名的點心 OS,因為定位不清,競爭不利,早早退出。樂蛙靠著低端手機的匹配需求,也算是階段贏家。還因此獲得了英特爾的投資,但這仍然是一個夾縫生存,依靠窗口時間的業務,現在的決定就是一直的退,但退到何時算是頭呢?這可能不單單是樂蛙一家存在的問題。
歡迎留言: